時間:2025-05-26 訪問量:1130
坐落在碣石山腳下的昌黎縣昌黎鎮杏樹園村,綠樹圍合,風光旖旎。5月22日,記者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這里,目光越過農家的矮圍墻,發現家家種花、戶戶飄香,令人仿佛置身畫卷中。
推門走進一座雅致院落,村民孫秀華正手拿剪刀修枝剪葉。不一會兒,一個精巧的金銀花盆景呈現在眼前。
“這一院子的花可是家里的寶貝,得侍弄好了。”孫秀華說,她家自2014年便開始種花,現在主要種植金銀花和鮮食玫瑰兩個品種,今年已經賣出1.4萬余盆,收入15萬多元。
杏樹園村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水,土地資源有限,人均耕地只有0.26畝。如何在“巴掌地”上掙錢,曾是困擾鄉親們的一道難題。
“這里獨特的地形、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,十分適宜花卉生長。”杏樹園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王志剛說,早在上世紀70年代,當地群眾就開始自發種植花卉,但因布局分散、技術水平低,花卉種植沒有形成規模,也賣不上好價錢。
怎樣把花卉種植轉化為群眾增收致富的“美麗經濟”?杏樹園村“兩委”在多次學習考察后,決定帶領大家走專業化、品牌化、規模化的產業發展路子。很快,村里成立了花卉協會,培養了10余名花卉經紀人,從選品、種植、銷售等方面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務。
“杏樹園村種花有兩大特點:一是花圃建在院落中,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庭院經濟;二是一戶一品,每家的主打品種都不一樣,村里在產業發展之初就引導大伙兒搞差異化種植,既利于深耕細分品類,又避免了內卷式競爭。”說到這里,王志剛眉飛色舞。
村民馬德林最拿手的是種檸檬。在自家近1000平方米的大院子里,他建了6個花棚,種了3000多盆檸檬,大的一盆能賣到三四百元。
“價格這么好,村里跟風種植的人不少吧?”記者問。
“那你可想錯了。”馬德林笑著說,養花戶就像組樂隊,分工明晰,家家都有拿手絕活,涌現出梔子、山茶、月季等各色花卉種植專業戶。也正因為差異化種植,這花謝了那花開,村里一年四季銷售不斷檔。
為方便花卉交易,杏樹園村還建起了花卉交易市場,吸引各地客商上門。“銷售旺季時,每天來收購鮮花的貨車有二三十輛,日交易額近百萬元。”王志剛告訴記者,目前,杏樹園村種植的鮮花品種有100余種,年銷售花卉1200萬盆以上,年產值約9000萬元,近的俏銷京津市場,遠的飄香東北、新疆。
山清水秀、花香滿村,這兩年,到村里休閑觀光的游客也越來越多。“這里緊臨碣石山景區,景美、花香、空氣好,特別適合放松心情,我們一家人常來。”北京游客李陽拎著剛買的幾盆嬌艷鮮花邊走邊說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依托厚重的碣石文化底蘊,結合村莊特色花卉種植產業,進一步打造休閑觀光農業、農家樂等精品項目,走出一條百姓富、產業強、生態美的鄉村振興路。”王志剛滿懷信心地說。